當春節釀成查包養行情“催婚節”,返鄉年青人若何渡過? _ 中國成長門戶網-國度成長門戶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題:當春節變成“催婚節”,返鄉年輕人若何度過?

作者 馬帥莎 郝凌宇

“每逢佳節被催婚”,春節更是催婚“淡季”。對于已在北京任務五年的陳師長教師來包養網說,家長催婚是每次回老家過年的“保存節目”。“前兩年擔心疫情沒回家過年,家里人催婚還有點鞭長莫及。本年回家后,怙恃不僅本身催,還發動各路親戚輪番上陣,尤其喜歡拉來已婚的同輩人,讓其在飯桌上‘言傳身教’,‘結婚優點多多’的意思很明顯。”

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兔年春節,許多年輕包養網價錢人返鄉與家人團圓的同時,也多了面對面被催婚的焦慮,春節成了不少年輕人的“催婚節”。“過年期間的催婚壓力是最年夜的,我年夜年頭二下戰書串親戚,至多被‘提點’了三次。”本年25歲的徐密斯對記者說。

春節期間,催婚話題已屢次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惹起不少網友共鳴,好比“回家幾天就被催婚幾天”,“以前過年伴侶圈都是埋怨親戚問成績,現在過年都是煩惱長輩催婚”包養網……長輩催婚方法花樣迭出,年輕人絞盡腦汁想反催婚妙招,雙方各有說不出的無奈。

近年來,中國初婚人數連年降落。《中國統計年鑒2022》顯示,2021年中國初婚(即第一次結婚)人數為1157.8萬人,比2020年減少70.8萬人。在年齡上,根據《中國生齒普查年鑒—2020》,2020年中國均勻初婚年齡為28.67歲,比2010年的均勻初婚年齡(24.89歲)推遲近4歲。

湖南省衛生安康委員會特邀專家彭澤說,當前,全球結婚率廣泛呈持續降落趨勢,適婚人群的低結婚率與怙恃對後代的高結婚等待構成明顯對比。怙恃對後代婚戀的等待,源于長期以來構成的生涯經驗與文明信心,如“男年夜當婚,女年夜當嫁”的婚戀觀,促使怙恃對後代的婚戀有了較高希冀。“這與當代青年實際情況是有所差異的,是以催婚就成為當前熱門包養網話題。”

面對重重催婚,陳師長教師對記者表現,在年夜城市任務生涯壓力不小,結婚成家還需買房,但是家長能供給的幫助無限。“我清楚家長初志確定是為後代好,但結婚后生涯任務都不成防止遭到影響,家長能夠無法完整懂得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我想晚兩年再考慮結婚。”

專家指出,分歧于三、四線城市熟人社會,年夜城市任務節奏快、社交圈窄、生涯本錢高,以及年輕人現在選擇伴侶愈加謹慎,“脫單包養網”成為不少人的配合難題。同時,良多人通過本身盡力在家庭之外實現了物質生涯和精力世界的自給自足,加上包涵的社會觀念和日益完美的保證體系,在不少年輕人眼中,婚姻成了選擇題,而不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面對婚戀觀念的代際差異,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婚姻家事法令專家張荊建議後代不要讓催婚話題成為雷區,“一點就著”。在外的後代可以想辦法讓怙恃清楚本身今朝的任務和生涯環境,縮減兩代人之間對彼今生活狀態的認知鴻溝。婚姻歸根結底是年輕人本身過日子,選擇合適的終身伴侶才是正確的婚姻觀。

自從徐密斯年夜學畢業正式任務之后,家人就陸續給她介紹對象,一開始她表現出較強烈的抵觸情緒,后來經過溝通,怙恃就很少催婚。徐密斯的媽媽說,她只是覺得孩子到了適婚年齡可以考慮結婚,而不是硬催,盡量站在女兒的角度多考慮。“不是每條魚都在一個海里,只需孩子幸福,結婚或單身都沒關系,尊敬孩子的設法,條件是她過得充實安閒,心靈不孤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